数据是一个很大也很泛的概念,很多时候都不知道要从哪入手进行分析解读,甚至也有可能不清楚到底想要什么数据。这时候就非常需要有系统化、体系化的数据指标,通过建设数据指标体系,让多而杂的数据变得有序可循,并且根据业务场景的变化不断调整项目内容,从来推动业务发展。
数据指标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统计指标,它是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的一个汇总结果,是将业务单元精分和量化后的度量值,使得业务目标可描述、可度量、可拆解。
数据指标需要对业务需求进行进一步抽象,通过埋点进行数据采集,设计一套计算规则,并通过BI和数据可视化呈现,最终能够解释用户行为变化及业务变化。常用的数据指标有PV、UV等。
本文提及的指标是衡量目标的方法,指标由维度、汇总方式和量度组成(见图1)。
其中,维度是指从哪些角度衡量,是看待事物的视角与方向,决定了根据不同角度去衡量指标。
汇总方式是指用哪些方法衡量,是统计汇总数据的方式。
而量度主要是明确事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,是对一个物理量的测定,也用来明确数据的计量单位。
体系化的本质是将数据指标系统性地组织起来,具体会按照业务模型、按标准对指标不同的属性分类及分层。当然,不同的业务阶段、不同业务类型会有不同阶段的划分标准。
数据指标体系含有十分丰富的统计量,从宏观上看,它是一个相对全面的有机整体;从微观上看,每个数据指标都有其特定含义,反映了某一细节的客观事实。不同的数据指标定义不同,逻辑也不同,这些各种各样的统计量共同构成了数据指标体系,使其产生不可磨灭的价值。
总的来说,数据指标体系是对业务指标体系化的汇总,用来明确指标的口径、维度、指标取数逻辑等信息,并能快速获取到指标的相关信息。
第一步:找到主指标。这一步很重要,拆解指标,一定是从一个很重要的主指标开始的,比如利润、销售收入、GMV一类。不找到主指标,随便拿个指标就往下拆,只会让思路越来越乱。
第二步:找到负责主指标的部门。这一步也很重要,因为很多指标不止一种拆解方法。到底怎么拆合适呢?要看拆完以后,是否有一个部门对指标负责。如果有的话,负责部门就能根据指标变化做改善。如果没有,那拆了也白拆
第三步:确认子指标有数据采集。这一步也能重要,因为指标的背后是数据采集,如果没有数据采集,就只能用粗线条的拆解
第四步:列出拆解公式,进行数据对比。这里呈现的就是最终结果。
很多小伙伴在工作中会纠结,比如:
为啥拆来拆去越来越乱?
两种拆解方法,到底用哪一种?
为啥拆的很细,但是落地不了?
都是因为没有遵守这个拆解顺序导致的,一定要记牢哦
在经过多年实践以后,人们发现,有一些固定的拆解方法,很容易说明问题。比如杜邦分析法,其实就是以利润为主指标进行拆解,拆解为收入,成本两部分。
这样的拆解,能帮人们快速看清楚利润来源和收支结构,从而优化企业经营。比如零售行业最喜欢讲的:人货场模型,其实就是把销售收入,按用户、员工(人)商品(货)渠道(场)进行拆解,从而分析业绩好的原因是什么。这些方法,在介绍完九大基本方法以后,会一一介绍给小伙伴们哦。
总之,指标拆解法是一种基本方法,多在业务场景运用,能产生很多价值哦,小伙伴们可以在工作中自行训练,看看能发现新的分析模型不。